高二生物新教材“新”在哪里?

2019-08-20 15:10

摘自:《广东生物教学网》

由人教社生物自然室编著的高中《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 .必修)生物》(2003年版,以下简称“新教材”)已于2003年秋在全国推广使用。新教材凝聚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着严谨的知识体系,渗透着张扬个性的人本主义思想,折射着当今最新科技成果的光芒,是一本令师生爱不释手的好教材。那么这本新教材究竟“新”在哪里呢?

1、全新的教育理念

1.1加强了科学方法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1.1.1增加了实验内容和实验类型旧教材(全一册)只有5个实验和1个实习,新教材第一册就有学生实验10个,学生自行设计实验1个,实习2个;第二册有实验6个,实习3个。此外,还安排了演示实验、课外生物科技活动等。在各种实验活动(“实验”、“实习”、“探究”)中,提出了不同的实验方法,除验证外,增加了对比、设计、探究等。通过大量的实验、实习、课外生物科技活动等,培学生的实践能力。

1.1.2注意了对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能力的培养在绪论后的“研究性课题----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中,对调查方法等进行了具体指导,并要求学生分工合作等。这不仅使他们学习了调查的方法,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的精神。这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基本科学素质之一。通过趣味性强的设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如在绪论中提出: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石头表面的地衣和金属表面的锈有什么本质区别?等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生命特征的好奇心。

1.1.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指导中提出一些思考性较强的讨论题,引导学生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中提出的讨论题:“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提出一些开放性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介绍光合作用的重要作用时,提出:有哪些工业原料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除光、温度和水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属于非生物因素?除绿色植物外,还有哪些生物是生产者?对于生活垃圾,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理?

通过介绍科学家如何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解决科学难题的例子,使学生得到创造性思维的启迪。如在酶的发现过程中,介绍了斯巴兰让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沃森和克里克发现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一系列实验等。

1.2强调了感受和理解知识发生过程的重要性课文中介绍了光合作用、生长素和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等,同时介绍了有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使学生在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的过程中悟出科学真谛,并从中得到启迪而产生创新精神。又如,在证据支持结论方面更严谨。教材注重了运用数字和实例来说话,以增强说服力而便于理解。对于“间期比分裂期长”这一论述,除了用图来显示外,还列表比较了4种动物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同时指出“一般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等等。新教材十分重视对科学发现史的介绍,如酶的发现史、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生长素发现史、遗传物质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三联体密码的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和林德曼发现生态系统能流特点的过程等。

1.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习惯绪论里用较大篇幅专门介绍了科学的学习方法。用设置“旁栏思考题”等方式来创设认知冲突的情景和形成思考的氛围。这种新颖的设问方式的出现,不仅体现出所提问题本身的思考价值;而且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由于它被安排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成为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在预习、听课和课后复习等更广阔的时空内进行思考是有益的。进一步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关注。通过从不同角度的设问,有助于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独特性、求异性等)。在增加图表数量的同时特别注意了质量的提高。如,在光合作用图解中,巧妙地运用了背景色的烘托:随着从光反应到暗反应过程的推进,其背景色亦由淡变深。这富有动感变化的背景色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同时,大量彩图的插入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而增强思维的联动性,而且也会使他们产生美感,进而在感受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以达到“心理健康和智力开发”之目的。

1.4注意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将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融入到教材的方方面面。讲述概念时,从事例入手,从形象到抽象,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注重了教学的直观性,增加了大量的彩色图表,充分发挥了图表的优势。例如,在讲“有丝分裂”有关知识时,同时使用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显微摄影图”和“模式图”,以形成针对性对照,前者使他们感到真实,后者使他们悟出本质。讲述知识的过程中除安排有问题讨论外,在“实验”和“探究性课题”等部分也布置了不少“讨论题”。通过有效地开展讨论,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其思维能力之目的。改进了实验指导的编写方式。增设了实验原理、结论、讨论3项。将部分实验的实验指导编排在教材正文相应知识性内容之前,如酶的高效性、专一性等实验,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获得结论。

2、突出反映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技术、新成就

2.1紧密联系了日常生活与科技、生产和社会发展实际使学生领悟到当代科技的进步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产生热爱和献身科学事业的情怀。同时,这也更好地显示出生物学的学科特色和特殊地位。使他们认识到,生物科学是其它科学所无可比拟的,更是不可替代的。介绍了X--衍射技术,电镜技术、细胞工程、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生态农业、太空育种技术等现代科技知识。新增一章----生态环境的保护,重点介绍了当代在环境方面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相关热点问题。随着介绍生物技术等有关内容的增加,也使STS教育思想在教材得到了实际体现。在实验指导中,对学生明确提出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方面的具体要求,如控制条件、设置对照、如实记录、正确推理、据实存疑等。在实验讨论题和旁栏思考题中,设置了一些关于科学方法的题目。

2.2拓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范围第二章新增加了细胞的癌变和衰老;“光合作用”一节增加了植物的栽培与合理利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和“植物的矿质营养”二节增加了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一节增加了营养保健、糖尿病和肥胖症及其预防;在“遗传和变异”一章中介绍了遗传学研究在育种上的应用、人类遗传病与优生、重组DNA技术;在“生物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两章中介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生态农业等。

2.3适当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为了使学生认识技术对生物科学发展的支持作用,新教材中介绍了电镜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太空育种技术等。

2.4运用了有关现代教育理论和教研成果积极创造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的情境,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将一些经过实践特别是一些重大考试检验过的适于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优秀试题充实到复习题中;抛弃了一些仅靠死记硬背式的陈题。

3、新颖精致的编排形式

3.1全新的结构新教材的课文内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正文、小资料、旁栏思考题、复习题,课外读等,

3.2精美的插图教材所增加的大量彩色图表,采用了16开彩色印刷,不仅图文并茂,而且版式活泼。改变了以往的“冷漠”、“呆板”的面孔,而具有亲近感和美感,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3.3亲切的话语改变了原教材的注入式写法,在引言和正文中都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些章节是先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然后讲述基本概念和原理。主副栏的版式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4、知识描述更加准确完善

4.1纠正了旧教材中的一些知识错误修正了旧教材部分易造成误解的叙述。将旧教材中“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改为:“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防止学生将原核生物(细菌等)的细胞分裂方式误解成“无丝分裂”。将基因的“遗传规律”改为“遗传定律”,使概念更准确和符合实际,“定律”不同于一般的“规律”,而更强调结论性和经典性。“生物的呼吸作用”改为“细胞呼吸”,实际上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所说的呼吸,其实是指细胞呼吸,改了更准确。因为生物的呼吸,还包括气体运输和吸收排出等过程。旧教材认为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是从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考虑的),在新教材看来这是片面的,应该说前者的抵抗力稳定性比后者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却比后者弱。显然,这里吸取了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也是十分有益的。“红螺菌”的新陈代谢类型由“光能异养型”改为“兼性营养型”,是一种全新的改变。“兼性营养型”既包括同化类型(在没有有机物的条件下可以利用光能营自养),由包括异化类型(在有有机物的条件下又可利用有机物营异养),故称为“兼性营养型”。而“光能异养型”的提法易造成概念模糊:既然是“光能”(自养)又怎能“异养”?很难理解。

4.2发展或替换了部分概念例如,把“脂类”改为“脂质”,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部分将“拟核”代替“核区”。“酶”的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注:旧教材认为酶是蛋白质)。这一改变,既反映了生物科学的发展,又纠正了学生对“酶”的片面认识。删除了“生态平衡”这一概念,而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代之;同时提出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通过学习这些概念和有关实例使我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更全面准确。

4.3语言叙述规范形象对一些字词的使用符合语言规范和国家有关标准。例如,将“无籽果实”、“无籽西瓜”中的“籽”改成了“子”,这符合了已被语文界认可的约定俗成之语言规范;对染色体的数量叫“X条”,而不叫“X个”,语言描述形象准确。此外,教材留出了较多的空白(约占1/3),不仅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轻松感”,而且也为他们及时做好学习笔记进行了有益的提示和准备了必要的空间。同时,使点缀在其间的“旁栏思考题”等内容框的位置显得更突出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高中生物新教材简直就像一本精美的彩色画报。从内容上突出了科学性,加强了直观性,增强了趣味性,注重了灵活性,显示了实用性。它较好地展示了近年来教育改革方面的最新成果,充满着时代气息。随着进一步修订和推广使用,对开创我国普通高中生物教育的新局面、提高中学生物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中学生的生物学素质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赵占良 .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简介.中学生物教学,200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