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绑架家长有个吊诡逻辑

2019-08-19 11:51

近日朋友圈刷屏的漫画“985硕士每天被00后作业虐哭”,表现了职场上自信满满、意气风发的成功人士作为家长时酸楚、沮丧、无助甚至抓狂的一面,引起不少家长共鸣。

生活在快节奏社会的00后家长,家庭生活和养育子女的时间被工作无情挤压,同时还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全过程配合:接受家长教育、与老师沟通、参加家长志愿者活动、参与互动式家庭作业,甚至批改和辅导有相当难度的学校作业……985硕士家长已经够幸运了,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更是在孩子面前丢失了长辈的尊严。

雪上加霜的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家长,当遇到子女学习、行为和交往问题迫切需要养育指导时,得到的却往往是相互矛盾、披着专家外衣的海量“建议”,让家长徒花一番力气后更加无所适从,倍感挫折。做家长难,做家长焦虑,导致一些准家长也产生了对当家长的恐惧。

个体的处境是家长群体助推的结果

近年来,学校对家长的要求不断增多,家长围绕子女的教育也在不断自我加压。家长处境困难,最大的根源是唯文凭、唯考试、唯分数的社会共识。

儿童及家长、学校及老师,占了社会人口的90%。到今天,高考仍然是指挥棒,唯文凭、唯考试、唯分数仍然是无奈而顽固的共识。家长肩上的一个个围绕着提高分数的任务和负担,基本都直接出自于学校和老师。

一些学校对家长的奇葩要求五花八门,仅家庭作业的难度和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就很过分,再与辅导孩子、家校沟通、参加家长志愿者活动等各种项目累加在一起,让养育孩子成为横亘在不少家长面前的一座大山。全职家长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可能应付不过来,更无须说胜任这些任务需要家长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在分数崇拜的高考指挥棒下,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尤其是学业负担重压下的孩子,都成为恶性竞争不断加剧的受害者。但责任不尽在学校,家长自己也“功不可没”。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家长正是高考指挥棒的主要推手之一,是各种作业绑架家长的背后推手之一。家长个体的处境,正是家长群体助推的结果。家长在受害的同时,也在为自身的受害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是一个吊诡的逻辑。

家校相互渗透是大趋势但要适度

同时要注意的是,家长较多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更多参与家庭教育,正逐步成为世界性趋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社会作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社会子系统之间不断分化和分工的同时,会发生更多的协同、更多的资源和信息交换、更多的相互作用。这也典型发生在围绕儿童成长的家校关系上。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爱普斯坦的交叠影响域模型,正是描述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家庭和学校的新型关系、教师和家长的新型结构关系。这种关系表面看具有混沌的特点,即家校边界变得越来越不清楚,家长更多介入学校教育,教师更多介入家庭教育。家长和教师都在做着很多看似“分外的事”,标志着家校关系由学校主导、偶发、零散、刚性,进入到相互交叠、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系统合作的新时代。

这样的相互交叠、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系统合作,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一种结构性变化。但很多家长还抱着刚性社会分工的传统信念,抱着“孩子到了学校,教育就应该拜托学校和老师”的传统信条,对适度融入学校教育缺乏思想准备,缺乏迎接家校合作新时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学校的要求一概带有抵触情绪,带着“有色眼镜”来消极对待合理的合作。

当然,家长介入学校教育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尤其是双职工家长,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压力,没有几个家长能天天围着学校和老师转。当老师对家长提出过度要求,不顾家校活动的效率和家长的时间精力成本,甚至把自己的基本职责推卸给家长,利用家长作为替代性劳动力时,肯定会严重损害家校合作关系,破坏儿童成长的系统环境。这是亟待防止和杜绝的。

素质教育滑向实用主义让家长不堪重负

陪写作业的集体焦虑,还有素质教育的实用主义倾向与家长知识能力水平不足混合的原因。

素质教育重视书本知识之外的多元智能提升,重视提高孩子的动手、交往、生活、求知等综合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孩子身体技能、艺术修养。但目前大量涌现的却是与提分考级等实用结果挂钩的各种“素质类”强化培训,是家长既关注孩子综合素质提升又关注应试的产物,素质教育呈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00后家长自己的童年是在典型的课堂教学和应付考试中度过的,并没有经历过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多种要求,在综合实践能力和体艺技能上存在先天的代际缺陷,在这方面的辅导显然力不从心,甚至存在被孩子代际超越和代际反哺的现象,使得做家长的难度倍增。

同时,严重的素质教育实用主义倾向,使得各种素质教育产品越来越趋于求难、求深、求扩大分数区分度。花高价供孩子参加各种所谓的素质培训时,相关的作业几乎要求家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胜任的完人。

唯考试、唯分数的恶性排序竞争,家长更多参与学校的时代新要求,以及实用主义“素质”培训辅导的深、难、全,加上家长童年的先天不足与教育缺陷,导致家庭教育成为大多数00后家长的沉重负担。工作和事业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在孩子教育负担面前消融殆尽。

围绕家校社合作来改善教育生态

破解作业困局,家长首先要反问自己:为什么要对孩子的作业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要对辅导的作业那么钻牛角尖?

有些家长的辛苦也许是自找的。根据调查,孩子长大后,很多家长发现当初很多事钻牛角尖完全没有必要,甚至效果适得其反。实际上,很多成功的孩子就出自父母工作很忙的双职工家庭。这些家长用自己的工作行为、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和优良的个性倾向,给孩子示范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学习。在身教的基础上,如果再适度关注孩子的具体成长状况,抽出“有质量的时间”陪伴孩子,在和谐的沟通中提出合理的期望、要求与限制,并以热忱和爱心督促孩子遵守规则,则完全可以用相对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培养出对社会有用而终身幸福的孩子。

政府和学校也要发挥重要作用。教育部门先后出台的一系列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的措施,禁止中小学教师校外补课,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整治,禁止教师把批改家庭作业的责任交给家长等,虽然有一刀切的嫌疑(例如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式家庭作业就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形式,不应一刀切),也治不了本,但多少可以减缓家长的养育焦虑,遏制“剧场效应”(少数家长抢先超纲培养自己孩子,继而导致所有人都一起蜂拥而上)引发的恶性竞争局面。

政府和学校还应该围绕家校社合作来改善教育生态。00后硕士家长的遭遇,折射了全社会教育生态的现状。很多教育的老大难,不是技术方案的问题,本质是教育生态问题。改善教育生态就要从改善家校关系入手,只有学校和家庭真诚联手,系统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作业困局。

(作者系南昌大学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招标重点课题“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

《中国教育报》2019年01月13日第4版